如果你计划创业,或者正在创业的话,那一定要看看 Notion 这家公司的发展路径。最近很多朋友和我聊 SaaS 公司雾暗云深的未来,讨论的最后,我都会用这句话作为收尾。Notion 从创立到现在,我认为有两件事值得我们学习:
第一,保持人员的精简,从一开始就考虑产品的盈利能力。第二,持续解决用户的刚需问题,而不是简单的堆叠功能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从 2015 年到现在,绝大部分中国 SaaS 公司都没有盈利。为什么?我觉得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资本泡沫的那些年,大家从来没有把 SaaS 当作一门真正的生意来做,心里想的都是怎么借力资本,快速实现营收和用户的双增长,然后基于此增长曲线快速完成 IPO。
那段话里,我用了两个快速,属于刻意为之。甚至,快速都不够形容当时大家的经营思路,记得那会 SaaS 圈子里还流行一本叫《硅谷蓝图》的书,封面上赫然写着副标题:新一代销售组织极速增长的秘密。你看,极速。神不神。
资本成为了重要的推手。现在感觉不可思议,但当时,不管是投资人还是创业者,大家不都这么想的么?愿意踏踏实实步步为营,做收入,拿利润的公司有多少?对于这个问题,机构投资人心里门清。
如果眼界再放宽一点点的话,其实也不只是 SaaS 企业入寒冬,而是大部分没有盈利的创业公司都入了寒冬。比如,两年前风风火火的基础软件类创业公司,你看看是不是也在哀号?
本质上就是资本回归冷静了,创业公司需要自己输血了。
中国肯定需要 SaaS,只是到了去伪存真的阶段。过去,资本浪潮之下,中国催生了一大批 SaaS 公司,各个领域都有。
去年做私域软件测评的时候,我发现私域类的产品都有十几个,我的判断是市面的需求养不活这么多玩家,接下来的几年,势必会进行新一轮的优胜劣汰。其他细分领域也类似。
所以,我的感觉和结论是这样:
第一,不能解决刚需问题的 SaaS 很难存活。对于这类产品,放弃标准化的执念,走大客户、定制化、重服务的路子反而是明智的。先把它做成一门可以自给自足的生意。
第二,量入为出,保持团队的精简。如果前端的营收带不起来后端的产研团队,那就果断地缩减人员。当下,企业的成本优势已经成为重要的经营优势了。另外,产品的不同开发阶段,需要的人员规模和结构也是不一样的,这一点需要意识到。
第三,严格控制人员成本的另一个好处是必须想清楚产品边界。与其勤奋地做很多功能,不如把刚需点做深做透,提高壁垒。边界之外的,坚决不碰,或者一个阶段之内坚决不碰。不要客户喊什么就给什么,需要甄别。
第四,尽可能多地开放 API,这样客户可以把产品嵌入到具体的工作流之中。通过 API 的方式,你的产品也可以和别家产品做好协同和连接。在降本增效以及人力成本升高的大背景下,企业会想清楚接 SaaS 比自己干省钱省事的逻辑。
第五,先让它成为一门生意,不要一上来就互联网思维宏大叙事。切中一个细分市场,养活几十个员工,大家过得很体面,这也是不错的选择。Basecamp 就是这样的模式。
第六,如果你的创业项目是产品驱动的,那在初期,一定不需要太多人。慢就慢点,可以容忍慢。因为只有产品的核心逻辑对了,加人才能有效。要不然,你可能会死得更快。
第七,是否有持续的接近刚需的需求,是判断一个商业模式能否成立的标准。这句话是俞敏洪多少年前谈“在线教育到底是不是未来”时提到的,现在看,依然在 SaaS 的逻辑里成立。
第八,再不厌其烦地推荐你看看 Notion 这家公司是怎么一步步探寻刚需,以及控制成本的。
标签: